又一类业务遭叫停!频频惹事的短期健康险,在创新与争议中前行
来源:慧保天下
好似应“每年之约”,问题频出的短期健康险业务,今年再次迎来整改。
7月底,深圳金融监管局向辖内各财险公司下发文件,要求辖内财险公司不得开展“魔方业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了解,这类业务涉及的机构并不多,最主要的是某科技公司与一些大中型财险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系列产品,因此,这类业务遭叫停并不会对市场整体发展产生太大影响。
值得思考的是,这已经不是短期健康险业务第一次遭监管喊停,从2021年的“首月0元”,到2022年的“药转保”,再到如今的“魔方业务”,短期健康险在互联网时代,一直走在创新的前沿,但也一直争议不断……
01
魔方业务被叫停,深圳局列出四大问题和风险,退保率高出超30个百分点
7月底,深圳金融监管局向辖内各财险公司下发了《关于个别短期健康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要求辖内财险公司不得开展任何《通报》涉及模式的短期健康险业务。
深圳金融监管局发现,辖内个别财险公司为发展短期健康险业务,将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的医疗险、重疾险或免费赠送的低保额、高免赔重疾险作为“引线”保险方案进行获客,进而引导其“升级”投保常规医疗险或重疾险。该类业务主要与经纪公司及与其有关联关系的技术服务公司开展合作,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广告推广方式销售。
该类业务,业内通称为“魔方业务”。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上检索“免费赠险”,有超过600条投诉,涉及公司众多。从消费者的相关投诉来看,通常为在不知情、未同意的情况下,被保险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合作“免费赠送”给客户,若客户没有要求退保,则会有业务员联系升级保障,或者投保其他产品。
更有甚者,在免费体验期过后,平台未与消费者确认保险条款等内容,并且不进行电话或者短信通知,平台自动开通续费自行扣取保费。
对于该类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监管指出,主要有四点:
1. 产品开发管理不合规。包括产品设计不符合开发要求、费率厘定不精确、开发人员履职不到位。
2. 营销宣传不规范。包括未充分告知重要投保信息、高退保率存在涉众风险。
3. 业务经营管理粗放。包括总公司未统一管理互联网保险业务、核保自主性丧失风控不到位、引发经营数据非正常波动。
4. 费用问题极为突出。包括变相支付超额手续费、支付不合理保证金费用。
可以看到,除开海量的消费者投诉,监管还表示,此类业务退保率相较其他普通短期健康险业务高出超三十个百分点,易引发大量投诉举报甚至群体性涉稳事件。
《通报》要求,自文件下发之日起,辖内财险公司不得开展任何上述或类似模式短期健康险业务。已开展该项业务的公司进一步自查整改、严肃内部问责,自查整改不到位的深圳监管局将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并要求公司自查整改问责情况应于8月31日前以正式公文形式报送深圳监管局。
02
“首月0元”升级版?魔方业务遭喊停,根源还在于过程不当招致大量投诉
据了解,业界开展“魔方业务”的机构并不是很多,主要是某保险科技公司与一些大中型财险公司在合作,在网络上先后推出一系列产品。
深圳局喊停魔方业务,令不少业界人士联想起2021年的监管对于“首月0元”类产品的大力整治,甚至有观点认为,魔方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首月0元”的“升级版”。
“首月0元”是2021年短期健康险频频见诸媒体的热点话题,又因为负面新闻过多、投诉频出,监管对此进行了大力整治。
在多次批评安心财险等相关险企以及平台以“首月0元”等宣传涉嫌欺骗投保者后,2021年,监管对于短期健康险业务进行大力度的规范和整治。2021年8月,监管要求各保险机构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对存在首月N元等问题的互联网健康险业务全面下架。2021年11月,水滴保险经纪和微医保险经纪还因此收到监管百万罚单。
对于消费者,监管也多次发布风险提示,“首月0元”“零首付”“免费保障”“抽奖获取”等互联网保险产品广告为营销引流模式,存在诱导营销、信息披露不当等问题,提醒消费者要清晰地认识到“免费”是诱导,极有可能暗藏陷阱和风险。
监管表示,此类所谓“首月0元”实际上只是把首月该收取的保费均摊到后续的11个月,实际并没有让利给消费者;同时,险企以及平台的这种行为也涉及“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问题”。
“魔方业务”被认为是继“首月0元”被叫停后,科技公司与保险公司开发的一种新的引流方式,其规避了“首月0元”违规的部分,将低费产品通过批增保额/保险责任的方式来提高保费。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类业务很多时候并没有违反产品设计原则,之所以被深圳局喊停,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销售流程过于急功近利,并没有对消费者进行充分告知,以至于投诉高企。
与这一说法相对应的是,目前,在某头部保险销售平台上,仍可以看到标有“前30天免费”的保险产品在售,这与“首月0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仍在公开销售。
业界人士指出,这类产品虽然看起来首月依然是免费的,但其并没有将首月保费分摊至后面的11个月,而是采取了互联网平台常用的“先享后付”的模式,因此其并没有违背监管规定,加上消费者告知也比较明确,并没有引发大规模投诉,因而并没有被喊停。
03
短期健康险问题频出背后:需把握创新尺度,更需把握对规模和利润的追求尺度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短期健康险一直是创新的热门领域,仅产品形态方面就出现了百万医疗险、特药险、惠民保等多种产品类型,大大拓展了健康险的想象空间,但与此同时,这类业务多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在经营上也一直面临很多争议。
除了2021年“首月0元”类业务被整治外,2022年8月监管还叫停了某些险企与第三方合作的“药转保”业务,而如今,魔方业务再遭喊停。
在互联网时代,行业融合能推动创新,对于保险业来说,更为公开、透明的互联网渠道造就了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市场创新的频率也更高,保险业也因此推出了诸如百万医疗险等优秀创新产品,但互联网思维与金融业思维存在本质不同,二者的深度融合创新,也势必容易滋生问题。
尤其近些年来,在车险增速放缓,非车险成为财产险公司新的增长极的情况下,短期健康险早已经成为财产险企扩大保费规模的重要发力方向之一。巨大的业绩压力之下,动作往往更容易变形。
短期健康险保障期限短、赔付门槛高,保险公司能较好管控风险,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赔付率数据就可以看到,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一直偏低。2023年上半年,据媒体统计,107家保险公司(包括69家人身险公司、38家财产险公司)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的综合赔付率整体偏低,赔付率的中位数为38%,近乎八成险企赔付率不足65%。
而从2022年全年来看,个人短期健康险的赔付数据更低。据慧保天下统计,2022年101家保险公司(62家人身险公司,39家财产险公司)平均综合赔付率仅为%;仅有8家人身险公司和20家财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高于50%,占比仅%。
多元的形态、灵活的玩法、低迷的赔付率,短期健康险业务,尤其很多财产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业务开始愈发“放飞自我”。对此,有用户评价道:
自从低保费、高保障、保险期短、核保宽松、不保证续保的健康险产品面市后,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变得越来越“亲民”同时,保险公司也变得越来越“靠不住”了——不保证续保,发现有亏本苗头就产品退市。如此经营下去,保险产品本身就不再保险了,而保险市场更像一个大赌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张文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又一类业务遭叫停!频频惹事的短期健康...
来源:慧保天下好似应“每年之约”,问题频出的短期健康险业务,今...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版权问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受到各界关注。生成式人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理想汽车...
钛媒体App8月10日消息,热门中概股普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4%。成 -
23456789机场服务一步到位
深圳国际机场。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总客服”长线登陆据了解... -
8月10日基金净值:广发央企创新ETF最新...
历史数据显示该基金近1个月上涨1 99%,近3个月下跌0 67%,近6个月上涨1 -
【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定西市上半...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52 6亿元,同比增长8 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
船舶出入上升超50%!看这里如何做到
莆田边检站推行线上“一站式”办理,构建线下“10分钟服务圈”,提... -
全球总决赛资格赛收官,LPL俱乐部资本化...
文|游戏价值论8月8日,随着WBG一汽奥迪以3:1的比分击败上海EDG合创汽车 -
汉威科技:8月10日融券卖出金额47.83万...
同花顺数据中心显示,汉威科技8月10日获融资买入969 48万元,占当日买 -
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金融部门责无旁贷。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支持 -
[报眼]民生健康
本版导读2023-08-112023-08-112023-08-112023-08-112023-08-112023-08… -
鞭策中成长 磨砺中成才
“遵规守纪,一身正气德为先。”“年轻干部要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摒... -
中专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
中等职业教育(简称中专)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 -
北京市丰台区新北赋学校校风如何?对学...
北京市丰台区新北赋学校是一所备受瞩目的私立学校,开设了小学、初中和 -
一张小卡片6000多元!浙江00后姑娘花了...
喜欢的明星出了小卡你会购买吗这些小卡有的卖到几千元一张浙江丽水有的 -
4.22亿美元!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动土
4 22亿美元!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动土据亿纬锂能11日消息,8月7日,亿 -
河北、北京部分地区受灾居民用电基本恢复
连日来,为应对多地极端降雨影响,国家电网统筹调配应急抢修力量,在北 -
降准预期何时兑现?业内人士:既有空间...
近期,关于“是否会降准降息”“降准何时落地”的讨论热度渐起。加... -
筑牢数字经济的通信“底座”
坐在家中戴上眼镜就能以360度全景视角沉浸式体验一场演唱会;“井上看 -
A股交易端改革来了!申报数可1股递增、E...
交易端改革来了!8月10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称,为更好激发市场